草根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78|回复: 4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三改一拆”行动违法建筑处理实施意见的通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5 21: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浙江省“三改一拆”行动违法建筑处理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5月28日

浙江省“三改一拆”行动违法建筑处理实施意见

为保障全省“三改一拆”行动深入推进,规范违法建筑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违法建筑的范围
“三改一拆”行动处理的违法建筑,主要为下列建筑物、构筑物(以下简称建筑):
(一)非法占用土地建设的建筑。
(二)未取得相关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相关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设的建筑。
(三)违反公路、河道等有关法律、法规建设的建筑。
二、违法建筑的调查认定
市、县政府应当组织城管(综合)执法、城乡规划、国土资源、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建筑进行调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为违法建筑:
(一)未经依法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设的建筑。
(二)城市、镇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2010年10月1日《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施行后核发的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下同)中的任一许可证或者未按照许可证建设的建筑,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建设许可证、村镇建设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中的任一许可证或者未按照许可证建设的建筑。
(三)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用地上的建筑或者超过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批准期限的建筑。
(四)河道、湖泊、水库管理范围内与河道、湖泊、水库保护和水工程运行管理无关的建筑。
(五)公路建筑控制区内除公路防护、养护需要以外的建筑。
(六)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建设的建筑。
认定违法建筑的起算时间和具体标准,由市、县政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三、违法建筑的分类处理
非法占用土地建设的违法建筑,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由国土资源部门责令当事人限期拆除、恢复土地原状;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由国土资源部门予以没收,交由市、县政府确定的部门管理。
违反公路、河道等有关法律、法规建设的违法建筑,由交通、水利等部门责令当事人限期拆除。
其他未取得相关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相关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设的违法建筑由城管(综合)执法部门(未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地方为城乡规划部门,下同)或者乡镇政府按照下列原则处理:
(一)城市、镇规划区内的违法建筑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拆除:
1.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且不符合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或者超过规划条件确定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的。
2.超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建筑面积(计算容积率部分)或者建筑高度且超出合理误差范围的。
3.侵占道路、消防通道、广场、公共绿地等公共设施、公共场所用地的。
4.在主要街道、重点区域临街两侧或者建筑物共有部分擅自新建、搭建建筑物的。
5.妨碍相邻合法建筑物的安全或者导致相邻合法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无法满足国家和省有关强制性标准的。
6.临时建筑未取得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按照许可内容建设或者超过批准期限不拆除的。
7.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拆除的其他情形。

未取得相关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拆除全部建筑;未按照相关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拆除存在未按照规定建设情形的单体建筑物;未按照规定建设部分与单体建筑物其他部分能够明确区分,且拆除该部分不会严重影响单体建筑物建筑结构安全的,也可以只拆除未按照规定建设部分。

拆除违法建筑可能严重影响相邻合法建筑的建筑结构安全、损害无过错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或者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可以视作不能拆除,没收违法收入或者没收实物;城管(综合)执法部门认为拆除违法建筑可能严重影响相邻合法建筑的建筑结构安全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建设工程设计或者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鉴定。没收实物的,交由市、县政府确定的部门管理。

上述规定以外的违法建筑,可以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定补办、变更相关规划许可证,或者采取改建、回填等措施达到与许可内容一致或者恢复到违法建设前状态。

(二)乡、村庄规划区内的违法建筑,由乡镇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拆除。

对正在建设的违法建筑,国土资源、城管(综合)执法、交通、水利部门或者乡镇政府(以下统称违法建筑执法机关)应当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建设,进行调查处理。当事人不停止建设的,依法查封施工现场。当事人破坏查封现场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今后法律、法规、规章对正在建设的违法建筑的处理有新规定的,按照新规定执行。
“三改一拆”行动期间,当事人在违法建筑执法机关决定的期限内按照要求改正或者拆除的,可以依法从轻、减轻或者不予罚款;不按照要求改正或者拆除的,除拆除、没收违法收入或者没收实物外,依法从重处以罚款。
四、违法建筑的拆除
违法建筑的拆除,原则上不得给予任何形式的补偿,一切经济损失以及与违法建筑相关的民事责任由当事人自行承担。
违法建筑的拆除方式主要包括:
(一)督促自行拆除。
违法建筑执法机关作出责令限期拆除决定的,应当督促当事人在决定的期限内自行拆除。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违法建筑,应当督促当事人自行拆除。当事人为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上级机关、主管部门以及纪检(监察)部门应当督促其自行拆除;当事人为企业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督促其自行拆除;当事人为社会团体的,主管部门以及民政部门应当督促其自行拆除;当事人为宗教团体的,宗教事务部门应当督促其自行拆除。当事人为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人员或者党员干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所在单位以及纪检(监察)部门应当督促其自行拆除;当事人为城镇居民或者农村村民的,所在居(村)民委员会应当督促其自行拆除。
(二)代为拆除。
1.代履行:对已经或者将危害交通安全、造成环境污染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的违法建筑,违法建筑执法机关可以依法代为拆除。
2.立即代履行:对侵占道路、河道、航道或者公共场所的违法建筑,违法建筑执法机关可以依法立即代为拆除。
3.委托拆除:当事人自愿拆除违法建筑但是不具备实施拆除能力的,可以委托市、县政府确定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违法建筑执法机关等单位代为拆除。
(三)强制拆除。

当事人在违法建筑执法机关决定的期限内不自行拆除,也不委托违法建筑拆除单位代为拆除违法建筑的,依法实施强制拆除。

有关单位组织实施强制拆除违法建筑,应当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并按规定予以公告。需要公安机关、医疗卫生机构、居(村)民委员会和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物业服务企业等单位配合的,有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阻碍有关单位依法实施强制拆除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五、其他规定

(一)不得参与违法建设或者对违法建设知情不报。建设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和物业服务企业参与违法建设或者对违法建设知情不报的,建设、房地产部门应当将其作为不良行为记录公示;有相关违法行为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二)不得为违法建筑办理房屋、土地登记。对未提交建设工程符合规划的证明的,房屋登记机构不予办理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对未提交合法、有效的土地权属来源证明的,土地登记机构不予办理建设用地使用权初始登记;对依附已登记房屋、土地进行违法建设的,违法建筑执法机关应当及时将处理决定及执行情况告知房屋、土地登记机构,处理决定执行完毕前房屋、土地登记机构暂停办理房屋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转移登记。

(三)不得以违法建筑作为企业注册地或者生产、经营场所。对单位或者个人以违法建筑作为企业注册地或者生产、经营场所的,违法建筑执法机关应当及时将处理决定及执行情况告知有关部门,处理决定执行完毕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核发营业执照,税务机关不得办理税务登记,文化、公安、卫生、安全生产监管等部门不得核发相关许可证或者办理相关备案。

(四)不得以违法建筑作为抵押物获取贷款。以房屋、土地或者在建工程作为抵押物申请贷款的,金融机构应当向违法建筑执法机关查询是否存在违法建筑,经违法建筑执法机关确认存在违法建筑的,不予发放抵押贷款;违法建筑执法机关应当及时将违法建筑处理决定及执行情况告知房屋、土地登记机构,处理决定执行完毕前房屋、土地登记机构暂停办理抵押权登记。

(五)不得为违法建筑提供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等服务。对不能提供房屋所有权证或者相关规划许可证的建筑,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等单位不得提供相关服务。

(六)将违法建设行为作为不良信用信息予以征集发布。违法建筑执法机关应当将企业从事违法建设行为的信息及时报送省级部门汇总后提供给省企业信用信息发布查询机构,由省企业信用信息发布查询机构记入提示信息并予发布。

行政机关未按照本实施意见处理或者配合处理违法建筑的,由相关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追究行政责任。

市、县政府可以根据法律、法规和本实施意见的规定,制定“三改一拆”行动违法建筑处理实施细则。

今后法律、法规、规章对违法建筑的处理有新规定的,按照新规定执行。
 楼主| 发表于 2014-3-5 21: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省“三改一拆”行动违法建筑处理实施意见》解读









发布时间:2013-11-18 发布机构:省建设厅字号:[ 大 中 小 ]





  2013年5月28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三改一拆”行动违法建筑处理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3〕69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是省政府为保障全省“三改一拆”行动专门制定的重要规范性文件,对于指导各地依法、规范、有序地开展拆违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正确理解和执行实施意见,对于做好当前“三改一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出台背景
  拆违是全省“三改一拆”行动的重要内容,也是长期困扰各地的“老大难”问题。拆违难有多方面的原因,制度不完善是一个重要方面,主要体现在:有关违法建筑的规定分散于多个领域的法律、法规,违法建筑处理中容易产生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的问题;违法建筑情况复杂,但法律、法规的规定较为原则,实践中对于违法建筑的认定和处理常引发争议;拆违的方式单一、力度不足,仅仅依靠行政执法机关难以及时、有效处理违法建筑;违法建筑存在巨大非法利益但得不到有效遏制,增大了拆违控违的难度。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将严重制约拆违工作全面深入的推进。与此同时,在近年来的拆违工作中,各地积累了丰富经验,对很多问题形成了共识。
  在此背景下,省政府制定《实施意见》,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行动,具有很强的必要性、紧迫性与可行性。实施意见不仅是当前开展“三改一拆”行动的重要政策依据,也将对我省拆违控违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2012年12月4日,省政府专题研究部署开展全省“三改一拆”行动后,省建设厅即牵头启动《实施意见》的起草工作,全面梳理了与违法建筑有关的法律、法规,深入调研了省内外有关市、县处理违法建筑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起草了《实施意见》。之后,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并多次研究修改后上报省政府。省政府办公厅又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并送省法制办进行了合法性审查,根据相关意见修改完善后,于2013年5月28日印发全省执行。
  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界定了“三改一拆”行动重点处理的违法建筑范围,明确了违法建筑分类处理的原则和措施,提出了多种拆违方式及具体工作要求,规定了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同处理违法建筑的职责等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一是违法建筑的范围。违反任何法律、法规建设的建筑,都是违法建筑。土地管理、城乡规划、交通、水利、铁路、电力、环保、消防等很多领域的法律、法规都有关于违法建筑及其处理的规定,但全省“三改一拆”行动突出重点,主要集中处理量大面广的土地管理、城乡规划、交通、水利等领域的违法建筑。
  二是违法建筑的调查认定。违法建筑涉及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不同类型,情况十分复杂,为了保证“三改一拆”行动快速、全面展开,《实施意见》确定由市、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违法建筑进行集中、统一的调查和认定。同时,明确了违法建筑的6种情形,并考虑到各地情况的差异性,要求市、县政府确定并公布认定违法建筑的起算时间和具体标准。
  三是违法建筑的分类处理。《实施意见》针对不同领域的违法建筑,分别规定了处理原则和措施。土地管理领域违法建筑,按照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别作出没收或者拆除的处理;交通、水利领域违法建筑,作出拆除处理;城乡规划领域违法建筑(不同时违反土地管理、交通、水利等领域法律、法规的),区分不同情形,分别作出拆除、没收违法收入、没收实物或者改正的处理。对于最为复杂的城乡规划领域违法建筑的处理,针对基层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具体规定了拆除、没收违法收入或者没收实物的情形,拆除的范围,改正措施的种类,破坏查封施工现场行为的处理等。
  四是违法建筑的拆除。规定了督促自行拆除、代为拆除和强制拆除3种拆违方式。针对当事人身份的不同,分别规定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村)民委员会等基层政府或者组织,上级机关或者相关主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等具有督促当事人自行拆除的义务。规定了代为拆除的不同方式,既有行政执法机关依据行政强制法实施的强制性质的代履行和立即代履行,也有基于当事人自愿的委托拆除。规定了强制拆除(包括行政强制执行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须依法实施,公安机关等有关单位具有配合和保障义务。
  五是其他规定。《实施意见》作出了不得参与违法建设或者对违法建设知情不报,不得为违法建筑办理房屋、土地登记,不得以违法建筑作为企业注册地或者生产、经营场所,不得以违法建筑作为抵押物获取贷款,不得为违法建筑提供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等服务,将违法建设行为作为不良信用信息予以征集发布等6个方面的规定,明确了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协作义务,全面压缩违法建筑存在和获利的空间。
  特色亮点
  《实施意见》的出台,理顺了工作机制,凝聚拆违合力,注重综合治理,特色亮点较多。
  一是理顺工作机制。《实施意见》对于同时违反多个领域法律、法规的违法建筑,确立了“特定区域专门处置、土地违法首先解决、其他违法规划处理”的执法分工原则,即公路建筑控制区、河道管理范围等特定区域的违法建筑由交通、水利部门执法,非法占用土地建设的违法建筑由土地管理部门执法,不具有违反交通、水利、土地管理等领域法律、法规情形的违法建筑由城乡规划部门或者乡镇政府执法。同时,因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更能够及时、深入地了解违法建筑相关情况和有效调动各种资源形成拆违工作合力,《实施意见》也规定具体实施拆除的单位既可以是行政执法机关,也可以是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具体由市、县政府确定。
  二是体现宽严相济。违法建筑是“三改一拆”行动严厉打击的对象。因此,《实施意见》规定对违法建筑应当以拆除为原则,非法占用土地建设且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违法建筑必须拆除,违反公路、河道等有关法律、法规建设的违法建筑必须拆除,城乡规划领域违法建筑具有规定情形的必须拆除。当事人不自行拆除也不委托拆除的,依法实施强制拆除;阻碍行政执法机关或者有关单位依法实施查封、强制拆除的,公安机关还要对有关人员作出处理。同时,对于当事人自愿纠正违法行为的也予以鼓励,从宽处理,对于当事人按照要求改正或者拆除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不予罚款;对于当事人自愿拆除但不具备实施拆除能力的,可以委托政府拆除。
  三是凝聚拆违合力。以往拆违只有当事人自行拆除和强制拆除两种方式,均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违法建筑直接关系经济利益,而行政执法机关缺乏有力的制约手段,自行拆除基本依赖于当事人的自觉性,效果不理想;而行政执法机关自行实施或者申请法院实施强制拆除的程序复杂、周期较长、成本很高,大规模实施的难度和风险很大。《实施意见》充分吸收各地实践经验,补充了代履行、立即代履行、委托拆除等代为拆除的方式。同时完善了有关督促自行拆除、强制拆除的规定,将督促自行拆除的主体不再限于行政执法机关,充分调动违法建筑所在地的基层政府和组织、对当事人具有管理权的上级机关、相关主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等各种力量,对当事人形成全方位的压力;规定强制拆除实施中公安机关、医疗卫生机构、居(村)民委员会和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物业服务企业等单位的协作义务,保障强制拆除的平稳、有序实施。
  四是注重综合治理。拆违是基础,控违是关键,全面加强与违法建筑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坚决斩断违法建筑利益链,严厉惩治参与违法建设活动的各类主体,才能全面、有效地遏制违法建筑的产生和蔓延。因此,《实施意见》在建立违法建筑综合治理机制方面作出了很多有力规定。如利用信用惩戒、行政处罚等手段,对参与违法建设或者对违法建设知情不报的建设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和物业服务企业予以惩处;对违法建筑在房屋、土地登记和生产、经营、抵押贷款等方面予以严格限制,全方位封堵违法建筑获取非法利益的各个环节;对违法建筑不准提供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等公共服务,减少其非法使用的可能性;建立信用惩戒机制,将企业从事违法建设的行为作为不良信用信息予以征集并在全省发布。((原文刊登于《今日浙江》2013年第13期))
发表于 2014-12-3 18:37: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相信在2015年5月1日新行诉法实施后,会有人对此规范性文
发表于 2014-12-3 18:53: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件提出其违宪违法的司审查,该规范性文件从其表面内容看似乎依法有据,但在操作中由于此前各职能部门的故意不作为被断章取义,特别在拆迁范围更是成了拆迁部门规避和抵触《宪法》、《物权法》、《征收条例》有利借口。严重侵害了当事人的权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Q群205620600(一)51171756(休闲)|草根家园 ( 苏ICP备13047942号-1 )

GMT+8, 2024-11-25 01:35 , Processed in 0.03811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