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71|回复: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人民法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的意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6 19: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人民法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的意见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发布时间:2016-07-06 10:49:2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人民法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的意见
法发〔2016〕16号
          为加强和规范审判、执行中困难群众的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财政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见(试行)》,结合人民法院工作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第一条 人民法院在审判、执行工作中,对权利受到侵害无法获得有效赔偿的当事人,符合本意见规定情形的,可以采取一次性辅助救济措施,以解决其生活面临的急迫困难。
          第二条 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应当遵循公正、公开、及时原则,严格把握救助标准和条件。
          对同一案件的同一救助申请人只进行一次性国家司法救助。对于能够通过诉讼获得赔偿、补偿的,一般应当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人民法院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救助申请人,无论其户籍所在地是否属于受案人民法院辖区范围,均由案件管辖法院负责救助。在管辖地有重大影响且救助金额较大的国家司法救助案件,上下级人民法院可以进行联动救助。
          第三条 当事人因生活面临急迫困难提出国家司法救助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救助:
          (一)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造成重伤或者严重残疾,因加害人死亡或者没有赔偿能力,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陷入生活困难的;
          (二)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危及生命,急需救治,无力承担医疗救治费用的;
          (三)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而死亡,因加害人死亡或者没有赔偿能力,依靠被害人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近亲属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陷入生活困难的;
          (四)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使其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因加害人死亡或者没有赔偿能力,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陷入生活困难的;
          (五)举报人、证人、鉴定人因举报、作证、鉴定受到打击报复,致使其人身受到伤害或财产受到重大损失,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陷入生活困难的;
          (六)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等,因被执行人没有履行能力,申请执行人陷入生活困难的;
          (七)因道路交通事故等民事侵权行为造成人身伤害,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受害人陷入生活困难的;
          (八)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认为需要救助的其他人员。
          涉诉信访人,其诉求具有一定合理性,但通过法律途径难以解决,且生活困难,愿意接受国家司法救助后息诉息访的,可以参照本意见予以救助。
          第四条 救助申请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一般不予救助:
          (一)对案件发生有重大过错的;
          (二)无正当理由,拒绝配合查明案件事实的;
          (三)故意作虚伪陈述或者伪造证据,妨害诉讼的;
          (四)在审判、执行中主动放弃民事赔偿请求或者拒绝侵权责任人及其近亲属赔偿的;
          (五)生活困难非案件原因所导致的;
          (六)已经通过社会救助措施,得到合理补偿、救助的;
          (七)法人、其他组织提出的救助申请;
          (八)不应给予救助的其他情形。
          第五条 国家司法救助以支付救助金为主要方式,并与思想疏导相结合,与法律援助、诉讼救济相配套,与其他社会救助相衔接。
          第六条 救助金以案件管辖法院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准确定,一般不超过三十六个月的月平均工资总额。
          损失特别重大、生活特别困难,需适当突破救助限额的,应当严格审核控制,救助金额不得超过人民法院依法应当判决给付或者虽已判决但未执行到位的标的数额。
          第七条 救助金具体数额,应当综合以下因素确定:
          (一)救助申请人实际遭受的损失;
          (二)救助申请人本人有无过错以及过错程度;
          (三)救助申请人及其家庭的经济状况;
          (四)救助申请人维持其住所地基本生活水平所必需的最低支出;
          (五)赔偿义务人实际赔偿情况。
          第八条 人民法院审判、执行部门认为案件当事人符合救助条件的,应当告知其有权提出国家司法救助申请。当事人提出申请的,审判、执行部门应当将相关材料及时移送立案部门。
          当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立案部门提出国家司法救助申请,经审查确认符合救助申请条件的,应当予以立案。
          第九条 国家司法救助申请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救助申请人书面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提出,人民法院应当制作笔录。
          救助申请人提出国家司法救助申请,一般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救助申请书,救助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救助的数额及理由;
          (二)救助申请人的身份证明;
          (三)实际损失的证明;
          (四)救助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生活困难的证明;
          (五)是否获得其他赔偿、救助等相关证明;
          (六)其他能够证明救助申请人需要救助的材料。
          救助申请人确实不能提供完整材料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十条 救助申请人生活困难证明,主要是指救助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或者所在单位出具的有关救助申请人的家庭人口、劳动能力、就业状况、家庭收入等情况的证明。
          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成立由立案、刑事审判、民事审判、行政审判、审判监督、执行、国家赔偿及财务等部门组成的司法救助委员会,负责人民法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司法救助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办公室行使其职能。
          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办公室作为司法救助委员会的日常工作部门,负责牵头、协调和处理国家司法救助日常事务,执行司法救助委员会决议及办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
          基层人民法院由负责国家赔偿工作的职能机构承担司法救助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职责。
          第十二条 救助决定应当自立案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案情复杂的救助案件,经院领导批准,可以适当延长。
          办理救助案件应当制作国家司法救助决定书,加盖人民法院印章。国家司法救助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
          不符合救助条件或者具有不予救助情形的,应当将不予救助的决定及时告知救助申请人,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第十三条 决定救助的,应当在七个工作日内按照相关财务规定办理手续。在收到财政部门拨付的救助金后,应当在二个工作日内通知救助申请人领取救助金。
          对具有急需医疗救治等特殊情况的救助申请人,可以依据救助标准,先行垫付救助金,救助后及时补办审批手续。
          第十四条 救助金一般应当一次性发放。情况特殊的,可以分批发放。
          发放救助金时,应当向救助申请人释明救助金的性质、准予救助的理由、骗取救助金的法律后果,同时制作笔录并由救助申请人签字。必要时,可以邀请救助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或者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到场见证救助金发放过程。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救助申请人的具体情况,委托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救助申请人所在单位等组织发放救助金。
          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法院应当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将国家司法救助资金列入预算,并会同财政部门建立国家司法救助资金动态调整机制。
          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捐助的国家司法救助资金,人民法院应当严格、规范使用,及时公布救助的具体对象,并告知捐助人救助情况,确保救助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第十六条 人民法院司法救助委员会应当在年度终了一个月内就本院上一年度司法救助情况提交书面报告,接受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和上级人民法院的监督,确保专款专用。
          第十七条 人民法院应当加强国家司法救助工作信息化建设,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纳入审判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录入案件信息,实现四级法院信息共享,并积极探索建立与社会保障机构、其他相关救助机构的救助信息共享机制。
          上级法院应当对下级法院的国家司法救助工作予以指导和监督,防止救助失衡和重复救助。
          第十八条 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予以批评教育;构成违纪的,应当根据相关规定予以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滥用职权,对明显不符合条件的救助申请人决定给予救助的;
          (二)虚报、克扣救助申请人救助金的;
          (三)贪污、挪用救助资金的;
          (四)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救助申请人不及时办理救助手续,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违反本意见的其他行为。
          第十九条 救助申请人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等相关单位出具虚假证明,使不符合救助条件的救助申请人获得救助的,人民法院应当建议相关单位或者其上级主管机关依法依纪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处理。
          第二十条 救助申请人获得救助后,人民法院从被执行人处执行到赔偿款或者其他应当给付的执行款的,应当将已发放的救助金从执行款中扣除。
          救助申请人通过提供虚假材料等手段骗取救助金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追回;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涉诉信访救助申请人领取救助金后,违背息诉息访承诺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救助金予以追回。
          第二十一条 对未纳入国家司法救助范围或者获得国家司法救助后仍面临生活困难的救助申请人,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人民法院通过国家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协调有关部门将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
          2016年7月1日



发表于 2016-9-13 20:24: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政策是好,不知能否落到实处,季老师辛苦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11: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尘陌客 发表于 2016-9-13 20:24
政策是好,不知能否落到实处,季老师辛苦了!

政策非常好!只是相关被侵权人不知道有这个好东西,需要草根群体去不断普法,才会不断有被侵权人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权,使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Q群205620600(一)51171756(休闲)|草根家园 ( 苏ICP备13047942号-1 )

GMT+8, 2024-11-22 13:17 , Processed in 0.03290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