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 何新田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见习分析师 时晓飞
(2014年6月6日 星期五)
一、热点事件概述
综合2014年6月6日舆情数据,当日舆情热度最高的事件是“国际法庭要求中方限期回复中菲争端仲裁”,热度最高的单条网络新闻是新浪新闻:“河南男子救落水女遇难 民众现场捐款3万元”。截至当日14时,“山东潍坊常务副市长陈白峰自缢身亡”相关话题位居当日舆情热点排行第三位,已有累计超过90万网友参与讨论和超过8万条网民评论。
舆情热点:山东潍坊常务副市长陈白峰自缢身亡
据潍坊新闻网消息,6月5日8时,中共潍坊市委常委、副市长陈白峰同志被发现在其住地附近自缢身亡。经公安机关现场初步勘察认定,符合自杀特征,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另据其亲属介绍,陈白峰同志有多年抑郁症病史。
根据潍坊市政府网站“市长分工”,陈白峰负责市政府常务工作。负责投资及重大项目建设、“三区”建设、区域经济合作、能源建设、发改、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关事务管理、统计、物价、粮食、政府法制、民族宗教、公共行政集中审批、综合配套改革、军民关系、老龄等方面的工作。
二、相关舆情走势分析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潍坊新闻网消息称,6月5日8时发现,中共潍坊市委常委、副市长陈白峰同志在其住地附近自缢身亡。随后引来各类媒体强烈关注,带动当天的相关舆情热度快速升温,当天的相关网络新闻超过1100篇,相关微博超过了2万条。
截止到6月6日15时,此话题的单日相关网络新闻超过700篇,相关微博已超过1.3万条,数据显示,此话题舆情热度仍处于持续升温状态。
三、网民观点
部分网民观点摘编:
自杀官员怎么都是“抑郁症”
网友“有爱的天空”:怎么当官自杀都是精神病哪,抑郁还能工作领导这么多年实属不易啊,估计是马上东窗事发了,自杀了事,替别人掩盖罪行吧,给后人留下财产吧,真是大公无私啊!
@HD丁浩然:大家发现了没有,凡是自杀的官员清一色的是抑郁症再没有第二个理由!不管你们信不信,我是信了!
网友言论不能随便定性贪官腾讯网友:政府应该自审,有抑郁,精神累病症的人也能担任政府官员职位,这是对社会,对人民的不负责任。
官员自杀与现行体制有关
老徐时评(独立评论人):这么多抑郁症患者在管理这个国家,太令人抑郁了!
精鉴(独立学者,决策管理学者):修改公务员法,患有“精神疾病”瞒报不报,等同职务犯罪!公务官员带“病”上岗有多少?这个病,我看无论是有抑郁症,神经病综合征、大部分患有“斯德哥尔摩症”、为什么要多年使用患有“斯德哥尔摩症”、“神经病综合征”干部当领导?这是个体制性问题还是一个个案?
网友“南都绿浪”:陈白峰用55岁生命所划出的绝对不应是一个悄然无息的句号,而是一个亟待有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并予以深思的大问号。失去了信仰,抛弃了理想,忘记了对公平正义和真理的追求,不仅各种邪教会乘虚而入,而且还会使官员步入绝望境地。
关注抑郁症话题
网友“再现苍穹今夜无眠”:救救这些抑郁症患者吧?尤其是党大力培养的中层领导干部。党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呀!说没就没有了,这是国家的损失。必须全面检查上中下层领导干部的身体健康。
@头条新闻:【患抑郁症官员揭秘:升迁前后成病症高发节点】官员患抑郁症,一直以来总带有一丝隐秘性,是什么导致官员群体易发、高发?他们为何不敢公开病情?如何才能解开官员抑郁自杀的魔咒?一个调查也许能够说明问题: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幸福指数不高,压力大,职业倦怠程度高。
网友“极品卡路李”:抑郁?能爬到那种位置的人心理都是相当强悍和缜密的。
四、媒体评论
相关部门应关注官员的心理问题
半壁江中文网评论《非正常死亡官员何时当休矣?》指出,近年来,官员自杀的新闻可谓是屡见不鲜,上至省部级、厅局级、下至县处级、科级,几乎涵盖了每个层级。
人们对于官员的自杀或多或少都会感有惋惜和猜测。其实,近年来官员自杀事件时有发生,除个别官员确实因涉及腐败而畏罪自杀外,多数以自杀来结束生命的官员是心理健康出了问题,其中很多是长期抑郁所致,工作压力大是造成部分干部心态失衡的重要因素。据其亲属介绍,陈白峰同志有多年抑郁症病史。如果真的是因为心理压力过大抑郁而选择自杀的话,那么相关部门就应当制定一系列措施就十分必要。
官员是社会公共资源的掌管者和支配者,对社会发展负有特殊责任,其自杀不同于普通人,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官员的心理问题。
“解铃还须系铃人”,当前官员的压力主要还是来自于工作,来自于现有的行政体制。因此,干部管理部门要从构建工作机制入手,构建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服务长效机制,正确疏导、细心引导,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干部的心理压力问题。相关部门应适时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咨询,为遇到心理健康问题的领导干部提供及时、良好的专业服务和社会支持。
对官员自杀事件舆论应多些宽容
《中国青年报》评论认为,陈白峰自杀的真正原因还有待调查。毕竟官员自杀事件各有不同,需要就事论事具体分析。此类事件的集中出现有反腐可能涉及个别人的原因,也有各种冲突矛盾之下官员心理压力骤增的因素。应该看到,在官员的非正常死亡中因压力而导致的抑郁自杀占有相当的比例。遗憾的是,舆论对官员的非正常死亡时常只停留于浅层次的好奇,缺少更为深入的关怀和思考。
社会矛盾的加剧、深入改革的难度、舆论的逐步开放,都使得今天的官员们压力重重。理解了官员们所面临的压力,对于官员的自杀事件或许就会多一份冷静和思考。反腐败、整顿作风、整治庸官的压力不能减,缓解官员的压力,为想做事的官员创造条件,亦当有所为。
陈白峰“自缢身亡”应披露细节
华商报评论认为,陈白峰究竟是“抑郁死”还是另有隐情,到底是自杀还是“被自杀”,需要深入调查,官方应当以对待一个公共事件的态度和程序,来处理官员自杀事件,公开调查结果,告知社会更多真相。
抑郁的说法准不准,现在还难说,因为官方尚未有定论。鉴于过往的类似新闻,当副市长陈白峰与抑郁搭上线后,很多人不由得产生了一定的质疑,官员为何多抑郁?官员的抑郁从何而来?根据潍坊市政府网站“市长分工”,陈白峰负责投资及重大项目建设、“三区”建设、区域经济合作、能源建设、发改、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配套改革等方面的工作。而在社会的印象里,这些工作往往“油水”很大,能够主管这些工作的官员压力诚然不小,但能够窃取利益的诱惑也很大。是否是腐败被发现后才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官员抑郁,从而走向自杀的结局便成了公众的质疑。
或许有些联想很不靠谱,或者最终会被另外的事实所证伪。但这种忘却逝者避讳的联想无论看起来多么“荒诞”与“不善意”,都不能否认其存在的可能性。因为对于社会来说,自杀官员背后有无腐败,尽管公众不知道,但是否清廉公众同样不知道—因财产等各种信息的保密,官员无法在社会公众那里自证清廉。
五、媒体盘点:官员自杀为哪般?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中国官员自杀的数量近年来有所增长,自杀成为官员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喝酒和意外事故死亡。
据中国青年报记者不完全统计, 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4月10日期间,共有54名各级官员非正常死亡。其中官方公布的信息中,认定因为自杀死亡的超过4成。
在54名非正常死亡官员中有23人是自杀身亡,占到总人数的42.6%。其中有8人为跳楼自杀,其他的自杀方式有自缢、烧炭、喝农药等。在自杀原因中,抑郁症等精神疾病被认为是一大诱因。因为抑郁症或疑似因抑郁症而自杀的官员至少有8人。根据公开资料,其中级别最高的是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原总裁白中仁。2014年1月4日,白中仁在家中发生意外,死因至今尚未公开。家属称其患有抑郁症。
南方周末曾梳理相关媒体公开报道发现,自2003年8月底至2014年4月初,被各级官方认定为自杀的官员达112人,涉及26个省份,其中湖南12人、浙江9人、四川8人,名列官员自杀榜前三名。
被官方认定为自杀的112名官员中省部级官员有8人,厅级官员22人,处级官员30人,处级以下官员52人。其中的93名自杀官员,30岁以下的仅1人,31至40岁的11人,41至50岁的44人,51-60岁的32人,60岁以上5人。
其中,39%的自杀官员选择在党政机关的办公场所自杀,在住所自杀的官员占33%,在宾馆饭店、医院、野外、铁路等场所自杀的约有21%。无法明确具体自杀原因的达63%,大多以抑郁、压力大等说法概括。只有约37%的自杀官员事后官方或家属能说清原因,如病重、欠债、夫妻吵架、畏罪自杀等。
敏感而不健康的官场关系是主要原因
多名在职的官员指出,敏感而不健康的官场关系应是一个重要原因。“在一些民主氛围不浓、法治不彰、潜规则盛行的地方官场,不少官员过得诚惶诚恐,生怕工作出现什么闪失,被领导斥责、被同事抓把柄、被组织‘凉拌’;有的官员与上司之间形成了事实上的人身依附关系,把大量心思用在取悦领导上面,身心俱疲。”一名在省级机关供职的处级官员说。
《人民论坛》杂志曾对全国一百多名官员进行调查,其中64.65%的受调查者认为,官员的压力源主要来自“官场潜规则对个人政治前途的压力”。一名县级市市委书记表示,“上级对干部的要求和老百姓对官员的期待差距太大,是官员心理压力大、容易抑郁的重要原因。”统计发现,自杀的112名各级官员,绝大多数都在一些重要部门任职,如地方党委政府、法院、公安、检察院、国土、纪委、教育、卫生、交通、信访等部门,没有一人是在团委、妇联等相对权轻的部门工作的。
一名在中部省份地级市任市委常委的官员认为,官员还有一个压力,“现在随着管理力度的加大,干部的工作压力在增加。”但一名在省会城市任副市长的副厅级官员表示,“现在有些干部觉得不适应、压力大,说明过去管得太松。事实上在我看来,这些规定都是对一个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一点都不过分,不仅不是压力,反倒减轻了干部们为了升官搞些不正之风和吃吃喝喝的压力。”
六、舆情点评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对于官员自杀身亡,很多网友纷纷猜测其死因,包括腐败贪污、仕途不顺、工作压力等等,一些揶揄或激烈抨击官员的声音也开始出现。不过,呼吁冷静思考的观点占据了主流。
一是分析官员自杀的原因。一是确实压力大,有媒体报道,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不够高,幸福指数不够高,压力比较大,职业倦怠程度比较高,这种情况日趋严重;二是畏罪自杀或“被自杀”,这需要更高级别的部门介入调查。
而媒体报道称陈白峰亲属称其有多年抑郁症病史消息引来众多质疑,众多网友和媒体评论认为,陈白峰正值年富力强的年纪,而且作为中共潍坊市委常委、副市长,也算是仕途成功之人,这是多少人景仰的人生地位和事业成功境界,陈白峰自杀的理由难以平息来自网络和媒体上的诸多质疑。网友“南都绿浪”就认为,“陈白峰用55岁生命所划出的绝对不应是一个悄然无息的句号,而是一个亟待有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并予以深思的大问号。”
与此同时,一些媒体在对近年来非正常死亡官员现象进行的盘点中发现,中国官员自杀的数量近年来有所增长,自杀成为官员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在自杀原因中抑郁症等精神疾病被认为是一大诱因。另一方面,多名受访的纪检系统官员指出,反腐不是导致官员自杀的主因。虽然从理论上说,反腐败力度加大,查办的案件越多,官员畏罪自杀的情况肯定也会越多,但实际中这种情况并不明显。这在另一个角度也印证了上述评论的观点。
与此同时,也有媒体呼吁公众保持理性和冷静。认为官员是一个特殊而敏感的群体。社会应公正地看待这个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而不是先入为主的偏见。《中国青年报》评论就针对此事件指出,近段时间以来,官员的自杀事件俨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以往一些地方对官员非正常死亡的“秘而不宣”导致了公众对此类事件的高度敏感,而这种关注之中不乏窥视、消遣甚至起哄看热闹的成分。对此事件,除了官方及时公布官员非正常死亡的原因,减少质疑和传言之外,舆论也当保持理性和冷静。当公众理解了官员们所面临的压力,对于官员的自杀事件或许就会多一份冷静和思考。
另一方面,要求有关部门公开死亡真相的声音日益强烈。网民们认为,一些身处要职的官员匆匆离世值得关注,而官方对相关话题总是藏着掖着的态度难免引发各种猜测。相关部门应该启动死亡原因调查程序,并在掌握事实与真相之后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相关信息,才能减少舆论质疑和传言。
有评论指出,官员抑郁死亡,而真相不能烂尾。近年来的出现的一些类似的官员非正常死亡案例表明,官员因抑郁死亡事件常常会沦为盖棺无定论式的草率了结;甚至于即便一些进入反腐调查视线的案件也常常因为关键人物的非正常死亡而烂尾。官员抑郁死、真相不了了之既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不认真,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死者的不负责任。仅仅用简单一句“抑郁症、压力大”来解释官员非正常死亡现象难以让公众信服。无论官员因何而死,有关部门都应该启动死亡原因调查程序,并在掌握真相之后向社会进行公开发布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