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持流量“方法”多 “硬性”劫持危害大 信息网络安全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金波介绍,流量,就是网络上传输的数据量。正常上网时,数据会在网民的客户端与正确的网站服务器之间传输。如果你原本想访问A网站,但是有人偷偷做了手脚,让你实际上打开的是B网站,这就叫流量劫持。 一般认为,流量劫持分成“软性”和“硬性”两种。 “软性”的流量劫持,一般构成不正当竞争。它的特征是:不采取技术手段破坏他人计算机系统,而是采取其他手段,如带有误导性的广告、下拉框、菜单或者关键词等,诱导其他网站的潜在用户自行进入特定网站,从而实现“流量劫持”的目的。典型行为是购买、使用竞争对手的产品核心关键词作为自己的搜索关键词。这种关键词一般包括竞争对手的商标、字号、知名产品名称以及其他与竞争对手密切相关的信息。正因为这种关键词的存在,导致消费者在网络上搜索某一心仪品牌时,搜索网站跳出来的页面上,排名第一的有时是其他竞争者的网站,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初始兴趣”,消费者往往会点进去一看究竟。 另一方面,对于很多商品而言,消费者在固定一段时间的消费往往是唯一的,这就导致对顾客的“分流”实质上形成了替代效应。换言之,利用竞争对手关键词的企业每达成一件交易,就意味着其竞争者同样数量交易机会的丧失。 所谓“硬性”流量劫持,就是像上文提及的流量劫持刑案中被告人那样,采用破坏他人计算机系统的方法实现劫持流量的目的。 金波介绍说,“硬性”流量劫持有多种方法,其中一种是DNS劫持。这也正是付某、黄某两人所采取的方式。DNS是负责域名解析的服务器。举一个例子,我们访问百度输入的是域名www.baidu.com,计算机要通过DNS将域名转化成具体的IP地址,如58.217.200.39。一旦黑客破坏了DNS解析的过程,输入域名后,可能转化为黑客指定的IP地址,用户往往很难看出破绽,但所有的流量都会转向黑客指定的虚假的服务器。黑客不但可以很容易获取各种密码、个人信息等,还可以植入木马病毒,盗窃个人财产。
|